computer-power
阅读了这个文本,感觉很有意思, 尝试做一些理解
控制
“这门简单的手艺可以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极具诱惑的控制感,这样的后果就是, ‘他们自以为是真正地掌握了一门有着相当力量和重要性的技艺,实则只知其皮毛, 对其实质一无所知’。结果,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他们的教师,都很容易把即时反馈的权力掌握之下的成瘾和败坏误认为是兴趣和使命感,从而放任学生走上无思和无知的冲动歧路”
这一段确实描绘了一种程序员心理, 拿我自己来说, 我为什么对计算机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意义上的)。
就是因为计算机给了人即时反馈,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获得即时的反馈,反抗都需要不断的进行询问或者跟进才可以得到一点点关于进度的信息,
并且还没有毫无反馈,而在计算机中你执行任意一个命令,它都是在即时”反馈”。
而对系统的控制感就来自于系统执行一个命令后,你可以即时观察到系统行为的变化,你可能是一个运维,你可以通过一个ansible-playbook在成千上万的实例上执行命令,
你控制了那N多的实例,它们是客体,而你是主体,它们是你的星期五,而你就是岛主鲁滨逊,你是野兽,你是主权者,你是那片世界的主宰。
当你执行完成ansible-playbook下班后,你发现你什么都控制不了, 你开上小汽车, 小汽车可能趴窝了,因为大雪导致电池耗尽, 或者你在大道上飞驰时,前面一台货拉拉正在联系客户慢腾腾的蠕动。
你发现你控制不了任何东西,而在现实中能控制这些的都是公权力,都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暴力了(这恐怕也是现实的控制为何千年不衰的原因)
硬学科
“教授一门充斥着推到和计算的学科很容易带来虚幻的只是优越感,使其误认为这是一门更’硬’的学科, 对人文社科领域的新知闭门塞听”
我们在阅读人文书籍时会发现这些文本中充斥着一种对”硬“科学的羡慕,比如读现代哲学(分析哲学)之前的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哲学好像天天都在危机,这种危机的原因好像就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硬“科学知识?
这种对自然科学的崇拜让人文知识好像在每个时代都存在一种隐痛,人们希望自己的学科是一门科学(最好是自然科学)
在这是时代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理科学生对文科学生在知识”硬“度上的藐视,而这里的批判反过来仿佛是一种人文知识对”硬“知识的批判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作者是计算机科学家,并且对多个其他学科都有很深入的理解,那个时代还处于离专业学科分工还没有那么细化的年代,现在很多学科在60年代还处于草创阶段,
这种硬科学家反过来批判硬科学的从业者就显得耳目一新了.
那么他说的是否有道理呢?我想是有些道理的,至少这种认识是我们可以经验到的,我们在从业过程中可以非常容易的体验到这一点,完全不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就可以得到的身体经验。
那么为什么从业者会有这种状况?我想首先还是来自专业分工的问题,专业分工异化了人们的知识结构,人们在从事专业工作后应该有人基本不去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是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问题,
另外就是专业壁垒的问题,上面我们说人文学科一直希望自己是一个科学,那么一般人们认为的都是公式化的,当人文学科开始公式化后非专业的人来看现代的人文文本可能还是回到了一种逻辑计算里面,
一种工具理性中来。(好了自己我狡辩结束)
然后还是回到硬科学对人文知识的藐视, 因为人文学科一直以来不是科学,导致我们认为人文的有那么一些可能,它们是政治的,是用于规训人类,是用于暴力统治的,
要么它们是悲秋的,是一种身体心理感受的的刻意描写,比如”白发三千尺“, 什么意思,有个人白头发有那么长吗?违反生物毛发生长的科学规律嘛,瞎扯淡,胡编烂造。
天天看规训人类看扯淡的东西不是对自我理性意识的攻击吗,这完全是在服毒呀,难怪人文学科歌颂的本雅明吸收海洛因.
总的来说我们要不要读人文知识,当然是要读的,原因可能有两大原因:
- 这是世界不按照计算机的逻辑来运算, 它充斥着暴力和规训, 我们无法控制它
- 人类的情感好像无法通过工具理性来得到,而现在人这个概念肯定是约束在人的生物性之内,而情感来自人的生物性,没有人文文本的阅读我们无法体验到超越今生
(我还是不擅长写东西,阅读这篇文章后仿佛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慢慢的就耗尽了,但没有完全的释放,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认为作者的写作是一种释放,那么释放可以将写作看做是一种欲望的排解和射精排泄没有什么不同)
- 标题: computer-power
- 作者: The Redefine Team
- 创建于 : 2024-01-31 18:14:34
- 更新于 : 2024-02-01 10:52:56
- 链接: https://redefine.ohevan.com/2024/01/31/computer-power/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