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book-notes

The Redefine Team Lv5

缘由

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因深圳读书月的到来,希望家长写一篇自己的读书笔记或陪伴小朋友读绘本的感受

家里看我最近在抽时间阅读书单,就将这事安排给了我

即是一个任务,也是对多年来读书但无任何记录的一个回顾吧

元阅读

在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多年前被人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购买收货后,就只随手翻阅了一下,并无记得任何信息

但特别有意思的是,后来一同事来家做客,见书架上有这本书,回家购买并进行了认真阅读,在后来的沟通中,谈起此事, 其认为对他帮助很大

每每想起这事,感触良多, 书籍就在那里,你不阅读,可能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被另外的人阅读,并对他做出一些影响, 不失为一件美事

元读书笔记

读书,写笔记,那么怎么读书,怎么做笔记,我想这就如《集异壁》中对递归的阐述,对不可知论的阐述一样

关于知识的知识,关于笔记的笔记,那么我们可以叫它们为元阅读,元读书笔记

凑巧在写此段文字时,用read book notes 作为关键词,在Google 中搜索

第一条记录是The Top 3 Most Effective Ways to Take Notes While Reading

该篇文章中将做读书笔记总结为三点:

  1. 在每一章的最后,总结阅读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2. 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对全书进行总结,并将真正有意的内容写下来,并写下页码
  3. 可选的动作为,将内容复制或者拍摄为电子档,并上传到云端笔记软件

我想笔记也好,标注也罢,主要的好处在于让你快速重建对当时阅读内容的记忆

所以也许笔记是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延长(对大脑存储的搜素关键词)

阅读

并非是豆瓣上那些每年阅读几百本的神人,只是一个普通人对阅读的一点点看法

在初期,并不挑剔,当对某方面有一些了解后,就需要通过深入阅读相关知识来建立知识体系

这时候,需要阅读的是该领域的经典,通过经典建立基础,经典是一个点,通过点扩展阅读形成面

这样就能对该问题形成一个图谱,通过对此问题的由点及面的阅读,就形成了对该问题的知识体系

而体系带给我们的好处是,通过得到这些知识的共同点,那么我们可能发现该问题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他们的解决手段是什么,他们的未来如何

对问题的求解,无非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通过什么手段来解决,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而我们对一个工作的开展也是这样,发现问题,实施,总结

从经验教训来看,实施和总结易,规划难

这也许是怎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思考, 规划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标志吗?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阅读经典的原因,因为经典相当于在发现问题, 规划未来

在老年化社会到来的今天,人们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个说话是,你还需要工作的时间?

答案是: 六十二减去你当前的年龄

所以需要工作的时间比想象中其实要长的多

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时,在不同的工作中,解决的行业问题并不一样

在这么多不一样中,什么样的能力,是可以跨行业迁移的呢?

阅读就是解决方案之一

所以阅读已不是休闲时的精神抚慰,也不是教科书的知识传递,它更像是面对未来不确定的一种手段

在今天,我们阅读的方式,充满了简便,但在简便的同时也更难以深度阅读

书籍暂时在这个国家并不算特别贵重,并且我们有建立很多的图书馆,可以方便的借阅,网络上免费分享的书籍也很多,所以书籍的来源问题可能相对比较小,至于如何保证创作者的利益,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在这里就不在多谈

不论是实体书的阅读,还是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很难进行深度阅读

我们被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推荐算法所奴役

而逃脱奴役的道路也许仅仅只能通过深度阅读,最终得到自由

在知识碎片化的今天,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至关重要,因为碎片话的信息容易让我们知识碎片化,而不能形成体系

推荐算法的奴役,投喂给我们大脑的只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个办公室,同一座城市,但我们其实身处不同的回声室

信息不断的放大,不断的给我们想看的,最后导致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天涯社区/猫扑论坛的闻天下事,到现在的偏见和狭隘

在商业化不断推进下,信息导致的狭隘和偏见,不会减轻

而个人逃脱奴役之路的方法,就来自于让大脑保持深度思考,而深度思考的燃料来自于深度阅读

我们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就如内存和磁盘的关系,白天我们接受很多的信息,晚上休息时,短时记忆刷新到长期记忆中

短时记忆的太多,大脑不停的处于信息化浪潮中,最终导致信息过载,进而不能自律,而自律是深度阅读的基础

解决方法是通过减少信息碎片的冲击,建立自律,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 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放下手机/电脑,拿起一本书(不要小看这件事,真的很难,特别是手机/电脑上的内容可比书籍上的文字有趣多了, 因为只有让你的大脑一直感受刺激,才能通过广告推广等等手段赚取钱财的样子,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可能就是通过大众的愚昧和狭隘来达到吧)

那些陪伴小朋友阅读绘本的日子

我们家小朋友每天阅读主要分为两部分:

  1. 他自己安静的找绘本看图画
  2. 晚上睡觉前,妈妈和他一起阅读两到三本绘本

由于这是爸爸写的,所以就没有找妈妈来谈陪伴小朋友阅读绘本的感受了

主要谈论一下读绘本时的一些感受

  1. 因为自身对绘本阅读并不热衷,所以哈欠连天
  2. 因为个人习惯阅读要从前往后,而小朋友并不按照一页一页的阅读,所以还是发生了很多冲突

那么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第一个问题暂时没有100%的的解决,这件事特别重要,希望能有一天切实的解决

第二个问题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小朋友的老师有讲过,并且他妈妈也讲过,并不需要一定一页一页的读

所以目前的状态是,先一页一页的读,当小朋友手动翻到其它页时,就直接跳过中间页,从他选择的页进行阅读

在互动过程中,主要对其中的数字,让其加深了解,对故事情节进行回顾

从阅读习惯上来看,小朋友目前表现不错,基本形成了保持阅读的习惯,希望他将这个习惯保持到永远

因为还小,所以现在没有办法对知识进行深度思索,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可能唯一的联系来自于对某一个系列绘本的阅读

后记

我们赞美阅读,但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真正能一直保持良好阅读习惯,从个人来看,保持谨慎态度

几年前跑马拉松时,以为自己能一直保持下去,但什么时候开始不跑马拉松的呢?,并且不跑步了呢?,我想就是一段时间不跑之后吧

年少时,日日记日记,以为这一生都能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但当年的厚重笔记早已淹没在垃圾掩埋场的淤泥中

我想这就是人生,充满了不确定,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疲懒, 而这一切形成了人生

而人生,如人饮水,冷乱自知

参考链接

taking notes while reading

– cmonkey 2019年4月9日16:21:08 于深圳

  • 标题: read-book-notes
  • 作者: The Redefine Team
  • 创建于 : 2019-04-09 14:26:34
  • 更新于 : 2023-05-23 18:52:03
  • 链接: https://redefine.ohevan.com/2019/04/09/read-book-notes/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